人才培养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正文

本科生

2021版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展的国家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人文社科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资源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土壤、水、肥料、生物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环境分析与污染修复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方面工作的理、工、农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掌握外语、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工具知识和能力;

2. 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前沿与发展趋势

3. 掌握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及大数据平台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

4. 具备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识别、分析与解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生产实践技能。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专业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养、人际交往和管理能力;求是、求实、求新、求精,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

2.“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土壤、植物营养、环境、生态、环境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土壤农化分析、肥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了解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3.“解决方案: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能够提出针对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环境分析与污染修复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4.“科学研究:具备独立开展土壤、水、肥料、生物等农业资源调查及高效利用的研究能力,具备独立开展土壤农化分析、肥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5.“使用工具:掌握利用网络、数据平台进行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备利用传统方法和现代仪器独立开展土壤、植物营养和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能力。

6.“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熟悉国家有关资源开发管理及其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资源环境科学相关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职尽责。

8.“个人和团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沟通:能够就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专业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10.“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标准学制

学制为4

四、主干学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学位授予类别

本专业授予学位为理学学士。

六、专业核心课程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土壤农化分析、肥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七、课程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

1 各类课程学分学时统计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学分

%

理论课学分

理论课

学时

实验/实践课学分

实验/实践课学时

通识通修类

通识公共必修课

40.5

872

24.4

30.5

536

10

336

通识公共选修课

7

112

4.22

7

112

/

/

学科专业类

学科基础课

44.5

832

26.81

38

608

6.5

208

专业核心课

30

600

18.07

22.5

360

7.5

240

开放融合类

专业选修课

8

136

4.82

8

128

/

/

交叉开放课

2

32

1.20

2

32

/

/

创新实践类

创新创业教育

4

64

2.41

4

64

/

/

实践性教学

30

960

18.07

/

/

30

960

166

3608

100

112

1840

54

1744

八、课程体系

2课程设置及指导性修读计划表

课程

模块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中英文)

学分

(实验/实践)

学时

开课学期

修读

说明

理论

实验/实践

通识与通修类

通识公共必修课

210310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31

32

32

1


18031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31

32

32

1


17031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

31

32

32

2


21031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1

32

32

3


2103100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1

32

32

4


21031006

形势与政策(1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ies (1)

0.5

8


1


21031007

形势与政策(2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ies (2)

0.5

8


3


21031008

形势与政策(3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ies (3)

0.5

8


5


21031009

形势与政策(4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ies (4)

0.5

8


7


21001001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0

32


2

线下教学9-16

21071001

大学英语I

College   English I

3

48


1


21071002

大学英语II

College   English II

3

48


2


21071003/

21071009

大学英语III/大学外语III

College   English III/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III

3

48


3

学生自行选择一门

21071004/

21071010

大学英语IV/大学外语IV

College   English IV/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IV

3

48


4

学生自行选择一门

21011001

大学语文

College Chinese

20.5

24

16

1


21111001

公共体育1

Physical   Education 1

11


36

1


21111002

公共体育2

Physical   Education 2

11


36

2


21111003

公共体育3

Physical   Education 3

11


36

3


21111004

公共体育4

Physical   Education 4

11


36

4


10401001

军事理论

Military   Course

2

32


2


21131002

大学计算机及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Funda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Python Programming

3.50.5

64

16

2


40.510

536

336


通识公共选修课

模块一:人文社科类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1.至少修7学分,其中选择性必修2学分艺术修养类课程和1学分人文社科类中的“四史”课程;所修课程结构至少3个模块;

2.建议2-6学期内修读。

模块二:科学技术类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模块三:艺术修养类

Art   Cultivation




模块四:综合实践类

Comprehensive   Practice




7

112


学科与专业类

学科基础课

17162004

学科导论课

Course   Introduction

1

16


1


21082001

高等数学(一)

Advanced   Mathematics Ι (Volume One)

6

96


1


21082002

高等数学(一)

Advanced   Mathematics Ι (Volume Two)

5

80


2


21092109

大学物理VI

College   Physics VI

3

48


2


21102112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3

48


1


21102212

无机化学实验Experiments   of Inorganic Chemistry

11


32

1


17082009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3

48


2


21172001

环境类有机化学

Environ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3

48


2


21175002

环境类有机化学实验Environ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0.50.5


16

2


17162001

环境类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for Environment

2

32


3


17162002

环境类分析化学实验Experimen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11


32

3


17162701

植物学

Plant   Science

2.51

24

32

3


10222910

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2.5

40


3


10222926

植物生理学实验

Experiment   of Plant Physiology

11


32

3


10172103

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Chemistry

2

32


4


10172104

仪器分析实验

Experiment   of Instrumental Chemistry

11


32

4


17162702

基础生物化学

Basic   Biochemistry

3

48


4


17162704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Experiment   of Basic Biochemistry

11


32

4


10182253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Statistical Method

3

48


5


44.56.5

608

208


专业核心课

17163704

土壤学

Soil Science

3.51

40

32

3


17163020

环境微生物学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

32


4


17163021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1


32

4


17163705

植物营养学

Plant Nutrition

3.51

40

32

4


17163007

环境学

Environment Science

2

32


5


17163022

土壤农化分析

Analysis of Soil Agricultural   Chemistry

4

64


5


17163023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Experiment of Soil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alysis

22


64

5


17163014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crobial Resources

31

32

32

5


17163706

肥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Fertilizer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3.51

40

32

6


17164013

生态学

Ecology

2.50.5

32

16

6


17164016

科技论文写作

Scientific Writing

2

32


6


14174747

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1

16


7


307.5

360

240


开放与融合类

专业选修课

14174105

地理信息系统

GIS

2.5

40


5


10174721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2

32


5


17164017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1.5

24


5


17164702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3

48


5


17163006

环境化学*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2.50.5

32

16

6


17164001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3

48


6


17164002

环境监测实验

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11


32

6


10174740

土壤医院*

Soil Hospital

0.5

8


6


17163019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

32


6

双语

17164701

土地资源学

Land Resources

2

32


6


17164003

环境影响评价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 Impact

2

32


6


21174711

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

Crop Production and Food Safety

2

32


7


17164018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

Coastal Mudflat 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20.5

24

16

7


17164704

统计软件应用

Statistical Software Applications

2

32


7


10174736

耕地质量信息及管理

Cropland Quality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2

32


7


21174005

环境分子生物学*

Environmental Molecular Biology

21

16

32

7


21174006

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iomass Resources

2.50.5

32

16

8


17164705

资源环境科学前沿讲座

Frontier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1

16


8


14174139

清洁生产概论

Introduction to the Clean Production

1

16


8


17164022

环境地球化学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2

32


8


8

128

至少选8学分,带*课程为必选课程

交叉开放课程

21177003

环境新型有机污染物分析

Analysis of New Environmental Organic Pollutants

2.50.5

32

16

5

学生修读不少于2学分

14173511

环境规划与管理

Environment Planning & Management

3

48


7

2

32



创新与实践类

集中/分散实践教学

10400001

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

2


64

1


21170702

专业实践(劳动教育)

Professional Practice

2


64

7


10170706

专业大实验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the Specialty

6


192

7


17165708

毕业实习

Practice for Graduation

10


320

6


17165709

毕业论文

Dissertation

10


320

8


30


960







10501001

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2

32


34

56

必修

17164030

专业创新基础

Foundations of Innovation

1

16


3

选修不少于2学分

17164031

专业创新思维训练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hinking

1

16


4

17164032

专业科创指导和训练

Guidance and Train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1

16


5

17164033

专业创新精神与实践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Practice

1

16


6

17164034

专业创新创业领导力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Leadship

1

16


6

4

64



166

1840

1744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学分

周数

学期

1

2

3

4

5

6

7

8

1

10400001

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

2

2

2








2

10170702

专业实践(劳动教育)

Professional   Practice

2

2







2


3

10170706

专业大实验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the Specialty

6

6







6


4

17165708

毕业实习

Practice for Graduation

10

10






10



5

17165709

毕业论文

Dissertation

10

10








10

30

30

2





10

8

10


4专业各学期教学活动安排

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64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64

学科导论课

1

16

大学英语II

3

48

军事训练

2

64

军事理论

2

32

大学英语I

3

48

高等数学(一)

5

80

形势与政策(1

0.5

8

公共体育2

1

3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64

大学计算机及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3.5

80

大学语文

2

40

线性代数

3

48

公共体育1

1

36

大学物理VI

3

48

高等数学(一)

6

96

环境类有机化学

3

48

无机化学

3

48

环境类有机化学实验

0.5

16

无机化学实验

1

32

通识公选课

2

32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0

32

25.5

516

计(不含选修课学分)

27

532

第三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64

第四学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64

形势与政策(2

0.5

8

大学英语IV/大学外语IV

3

48

大学英语III/大学外语III

3

48

公共体育4

1

36

公共体育3

1

36

基础生物化学

3

48

环境类分析化学

2

32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1

32

环境类分析化学实验

1

32

植物营养学

3.5

72

植物学

2.5

56

环境微生物学

2

32

植物生理学

2.5

40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1

32

植物生理学实验

1

32

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0.5

8

土壤学

3.5

72

仪器分析

2

32

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0.5

8

仪器分析实验

1

32

专业创新基础

1

16

专业创新思维训练

1

16

通识公选课

2

32

通识公选课

2

32













计(不含选修课学分)

20.5

428

计(不含选修课学分)

21

436

第五学期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

3

48

第六学期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

32

环境学

2

32

生态学

2.5

48

土壤农化分析

4

64

科技论文写作

2

32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2

64

环境化学*

2.5

48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3

64

肥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3.5

72

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0.5

8

土壤医院*

0.5

8

形势与政策(3

0.5

8

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0.5

8

地理信息系统GIS

2.5

40

毕业实习

10

320

土壤地理学

2

32

环境监测

3

48

专业科创指导和训练

1

16

环境监测实验

1

32

生物多样性

1.5

24

土地资源学

2

32

分子生物学

3

48

环境影响评价

2

32

海水养殖学(交叉开放)

2

32

专业创新精神与实践

1

16




专业创新创业领导力

1

16

计(不含选修课学分)

15

288

计(不含选修课学分)

23.5

568

第七学期

专业英语

1

16

第八学期

毕业论文

10

320

专业实践(劳动教育)

2

64

资源环境科学前沿讲座

1

16

形势与政策(4

0.5

8

环境地球化学

2

32

专业大实验

6

192

清洁生产概论

1

16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

2

40




环境规划与管理(交叉开放)

3

48




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

2

32




统计软件应用

2

32




耕地质量信息及管理

2

32




计(不含选修课学分)

9.5

280

计(不含选修课学分)

10

320



九、修读说明

1. 最长修读年限:8年。

2.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66学分。

3. 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 第二课堂成绩单由团委出具,教务处认定,无第二课堂成绩单不得毕业。

十、方案制定人  柏彦超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
电话:0514-87979528
传真:0514-87978626
邮箱:hjxy@yzu.edu.cn

Copyright © 2020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